为响应拱墅区“服务保障G20志愿我先行”号召,本学期开学以来,社会工作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多措并举,以“四个一”高标准持续推进“拱墅智慧党建微笑亭”志愿服务基地建设,配合拱宸桥街道团工委努力打造特色微笑亭。
一是签订一份合作协议。2月29日, 社会工作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负责人陈微、拱宸桥街道团工委副书记金逸敏,双方就“拱墅智慧党建微笑亭志愿服务”正式签订合作协议。
二是成立一个学生社团。3月1日-3月7日,社工、公管专业陈微教授、俞国女副教授指导社工、公管学生申报公管类学生社团——微公社,专门负责微笑亭志愿服务的日常运行,借鉴社会组织运营化模式对志愿者进行招募、培训、排班、考核等日常管理。
三是制定一套管理制度。3月7日- 3月14日,社团指导老师引导微公社骨干学生根据专业化的志愿者管理要求及微笑亭前期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了微笑亭一整套管理制度,包括志愿者管理办法、招募制度、培训制度、日常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外联制度、财务制度、志愿服务规范、志愿服务细则、志愿服务讲解稿等十项内容。
四是开设一个虚拟班。3月30日,社工、公管专业专门开设了微笑亭志愿服务虚拟班,设计专门的教学计划、配备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学生在开展微笑亭志愿服务的同时接受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的共同授课。
目前,微笑亭已是全天开放,志愿者已从社工、公管专业学生扩展到365beat中文版其他专业专业、树大其他学院学生、其他高校学生甚至社会人士。这样的志愿服务体系和项目操作流程受到3月28日前来参观微笑亭的黑龙江省优秀社区书记们的好评,纷纷表示要把这样的经验带回老家。4月8日,有100多位外国游客路经观光。微笑亭已成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名片之一,也成为拱宸桥街道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拱墅智慧党建微笑亭志愿服务基地是社工、公管专业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志愿精神等专业价值理念而搭建的志愿者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拓宽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的渠道,培育了专业在社会组织方面的就业方向,也加强了专业对拱墅区社会服务的渗透。


社工专业学生周华祥为黑龙江省优秀社区书记介绍微笑亭
供稿:社工142班陈超